良祐診所肝病專區
你需要施打B型肝炎疫苗嗎? 2017-06-30
B型肝炎病毒本身有各種不同的抗原,其中以表面抗原(HBsAg)及核心抗原(HBcAg)和人體接觸感染較重要,若是B型肝炎病毒曾進入體內感染,則身體會產生相對應的核心抗體(Anti-HBc)來反映此紀錄,因此Anti-HBc呈陽性。而若感染後身體可以將B型肝炎病毒驅逐出體外,便能產生保護性抗體(Anti-HBs),因此體內已無B型肝炎病毒;HBsAg是陰性,而Anti-HBs呈陽性。反之,若身體在一段時間之內,仍無法將B型肝炎病毒驅逐出體外,身體就仍有B型肝炎病毒在體內,因此HBsAg呈陽性,而由於無法產生保護性抗體,因此Anti-HBs呈陰性。若B型肝炎未曾和人接觸,自然無從有任何反應出現,因此HBsAg、Anti-HBs、Anti-HBc皆為陰性。
在台灣二十歲以上成年人約有80%得過B型肝炎病毒感染,因此Anti-HBc呈陽性,其中60-65%感染後,產生抗體、15-20%不產生抗體,若HBsAg呈陽性持續六個月以上成為帶原者;另有約20%沒有被B型肝炎病毒感染,因此Anti-HBc、HBsAg、Anti-HBs皆為陰性,此類病人建議施打疫苗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有些感染B型肝炎病毒而產生抗體的健康人,由於抗體的效價隨著時間而減弱,有時可能測不到,因此Anti-HBs由陽性轉為陰性,此時抽血檢驗便可能得到HBsAg陰性、Anti-HBs陰性、Anti-HBc陽性的結果;另有一些B型肝炎帶原者(HBsAg陽性、Anti-HBs陰性、Anti-HBc陽性),隨著感染病程進行,體內的B型肝炎病毒會產生突變,當突變的基因正好位於表面抗原檢驗偵測區時,則用一般抽血就無法偵測到表面抗原,因此HBsAg原來是陽性就會被測為陰性,此種現象常會被誤為B型肝炎已被「治癒」或「消失了」,其實是表面抗原被偵測區突變隱藏起來而已,B型肝炎病毒仍然在病人體內活的「好好的」,臨床上稱此種表面抗原由陽性轉陰性的情形為『B型肝炎病毒遲發性陰轉』,這樣的病人仍然是帶原者,只是HBsAg陰性、Anti-HBs陰性、Anti-HBc陽性罷了。
一般的健康檢查只檢測HBsAg和 Anti-HBs,若兩者皆為陰性時,常會建議病人施打疫苗,由於低抗體效價的健康者和B型肝炎病毒遲發性陰轉之帶原者所佔比例不高,在大部分情況下,這樣的判斷是符合現實狀況的,但若事先做過病史詢問,知道病人以往感染過B型肝炎或為帶原者,則應在考慮施打疫苗前,先檢驗Anti-HBc來鑑別診斷,若為陰性,則表示以往的病史可能有誤,仍應打疫苗;若為陽性,則可能是先前已感染過的後二者病人,就不用打疫苗了。同樣的,在HBsAg陰性、Anti-HBs陰性下接受疫苗注射,而後檢驗Anti-HBs陰性者,則可補測Anti-HBc。若Anti-HBc陰性,可考慮加打疫苗;若Anti-HBc陽性,則可能為先前所提及的兩種情況之一,這樣的病人就不用再打疫苗了。
至於民國74年後出生,曾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的年輕人,則面臨出生後B型肝炎疫苗接種完沒有產生抗體(Anti-HBs陰性),或產生的抗體持續性不夠,時間久了抗體效價減弱,甚至抗體消失的問題,因此可以約在15歲以後至醫療院所抽血檢查,若Anti-HBs為陰性,建議再施打疫苗,若Anti-HBs為陽性,則抗體的保護作用仍在,不用擔心,幾年後再追蹤即可。
回上頁